#孩子的三倍券
這週EE的游泳課上完了,
進度還滿不錯的,
只能說他真的很有運動細胞,
媽媽我在岸上嘆了好幾口氣,
為什麼我是隻旱鴨子呢?
要我把頭潛到水裡是,
真的超害怕、超有壓力,
不知道是否跟我小時候在武荖坑溺過水有關係,
但媽媽我還是默默去買了泳衣,
準備陪EE下水,
嗯…在水裡走路可以吧!😂
還是大家可以介紹個帥氣教練給我,
搞不好能讓我有動力、勇氣可以學游泳🤣
晚上EE用著自己的三倍券去換新滑板,
記得前陣子有親子為三倍券有爭執,
嗯……EE媽看到這個文章時,
覺得他們是欠缺了溝通,
EE媽自己覺得這3000元,
除了成本1000元是我幫他出以外,
2000塊就是要用在孩子身上,
因為是用他個人的健保卡才有這個名額,
比方像今天EE的新滑板,
或是購買小一要用的文具、制服等用品,
即便EE有想要買的玩具,
也可以和我溝通討論,
這樣2000元夠買制服、滑板、文具嗎?
夠的話,玩具能選擇多少價格以內的?
如果不夠的話,
也要讓他了解在金錢使用的輕重緩急,
而不是有那種…
「要這三倍券可以啊!以後學費自己出」的想法,
媽媽我有對孩子養育義務,
只是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「三倍券」的用義是什麼?
疫情對家長的在工作上有什麼影響?
這三倍券對我們家庭的分配與幫助是什麼?
如果家裡經濟需要這三倍券的幫助,
也需要和孩子好好溝通。
一直以來我都不喜歡以上對下的感覺,
不管單親、雙親都一樣,
需要尊重彼此的親子關係,
孩子會甩門來表達心情,
也可能代表他們平常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沒有很緊密,
或是有不良的溝通,
父母養兒育女很辛苦,
但我希望我的孩子是有同理心的理解我,
而非「我是媽媽,我養你,所以應該就要這樣!」
這樣只會讓雙方關係有距離感。